会员登录 | 注册
首页 | 技协概况 | 专题栏目 | 协会动态 | 以爱好养老 | 作品展示 | 证书查询 | 会员中心

莆仙戏的传承故事

时间:2023年03月15日 来源:
1 /4
未标题-1_0000_cdcb522b793fc2d758c0340c5b0e86e.png
  • 未标题-1_0000_cdcb522b793fc2d758c0340c5b0e86e.png
  • 未标题-1_0001_f14ceacbe3a76094c8336b4260e3200.png
  • 未标题-1_0002_d02d33e470e003a71c923d5ba1b38a0.png
  • 未标题-1_0003_e584107ca7472dcea640ba773d81b9d.png

在福建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戏曲形式——莆仙戏。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本文将通过莆仙戏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主要剧目、传承保护及现状等多个方面,讲述其背后的传承故事。

莆仙戏,旧称“兴化杂剧”、“兴化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莆田、仙游一带受宋杂剧影响,逐渐发展出将歌舞念白综合起来搬演故事的兴化杂剧。明清时期,莆仙戏迎来了繁荣发展期,涌现出大量优秀剧目和艺人。

然而,莆仙戏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传统剧目遭到禁演,剧目资料被销毁,这对莆仙戏造成了巨大打击。幸运的是,省文化厅戏剧研究所及时采取措施,将部分剧目资料重抄复制并保存下来,为莆仙戏的传承保留了火种。

进入21世纪,莆仙戏面临着新的挑战。人才流失严重,传统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为了挽救这一古老剧种,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专业剧团相继成立,改编上演了《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优秀传统剧目,吸引了大量观众。同时,莆仙戏还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莆仙戏的表演古朴优雅,深受木偶戏影响,动作独特且富有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多样,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在莆仙戏的表演体系中,有一些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程序动作,如牵步蛇、雀鸟跳、扫地裙、摸田螺、七下溜等。这些动作既体现了莆仙戏独特的表演风格,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角色丰富多样,包括生、旦、靓妆(净)、末、丑等多个角色类别。

莆仙戏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现存剧目多达5000多出。这些剧目涵盖了历史、传奇、民间故事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琴挑》、《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剧目更是成为了莆仙戏的经典之作。

这些剧目不仅展示了莆仙戏的艺术魅力,也传递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和文化内涵。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剧目也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荣誉与奖项方面,莆仙戏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编莆仙戏《天子与娇客》在福建省第24届戏剧汇演中一举夺得多个奖项;新编莆仙戏《江梅妃》也在省第25届戏剧会演中获得了优秀剧目奖和组织奖。此外,莆仙戏还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要戏曲节活动,并获得了广泛赞誉和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莆仙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现代戏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和表现手法,使得莆仙戏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现代戏曲也更加注重剧本的改编和创新以及演员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为莆仙戏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现代戏曲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对早期年间戏曲的抛弃和遗忘。相反,莆仙戏人始终保持着对传统的敬畏和尊重。他们通过不断地挖掘和整理传统剧目和表演技艺,使得莆仙戏的传统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他们也将现代元素和表现手法融入到传统剧目中,使得传统剧目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莆仙戏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戏曲形式,具有鲜明的曲艺特征和艺术特点。其唱腔独特且富有地方色彩;表演古朴优雅且动作独特;行当丰富多样且角色鲜明;服饰华丽且富有特色。这些特征使得莆仙戏在众多戏曲形式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之一。

同时,莆仙戏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创新性。它能够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戏曲形式的优点和长处,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这种包容性和创新性使得莆仙戏能够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观众的审美需求,保持其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尽管莆仙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其传承保护工作仍在有序进行。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挽救这一古老剧种。例如:建立专业剧团、举办戏曲节活动、加强剧目整理和保存工作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莆仙戏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莆仙戏的流传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由于观众群体老龄化、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莆仙戏的演出市场日益萎缩。同时,一些年轻演员和艺人也面临着生计困难和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解决。

为了进一步加强莆仙戏的传承保护工作,我们需要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例如:加大对莆仙戏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强对年轻演员和艺术人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加强与其他戏曲形式的交流和合作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莆仙戏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其传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莆仙戏的传承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传承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为莆仙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王少媛、吴镇勋、朱石凤、黄宝珍和谢宝燊等人更是成为了莆仙戏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王少媛作为一位优秀的莆仙戏演员和传承人,她不仅在舞台上展现了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积极参与莆仙戏的传承和教学工作。她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为莆仙戏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吴镇勋则是一位资深的莆仙戏导演和编剧。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莆仙戏剧目,为莆仙戏的艺术创作和剧目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积极参与莆仙戏的传承和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年轻演员和艺人。

朱石凤、黄宝珍和谢宝燊等人也是莆仙戏传承的重要人物。他们通过不断地挖掘和整理传统剧目和表演技艺,使得莆仙戏的传统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他们还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的演员和艺人,为莆仙戏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莆仙戏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戏曲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莆仙戏的传承保护工作,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其传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莆仙戏的传承和发展中来,共同为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戏曲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